概述
网格化空气质量在线监测系统是一种高分辨率、实时连续的环境空气监测网络。其核心思路是将城市或区域按照一定规则(通常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)划分成若干大小适宜的网格(如500米×500米、1公里×1公里等),在每个网格内或关键节点部署相对低成本的微型(或小型)空气质量传感器监测站,密集布点形成监测网络,通过无线或有线网络实时将数据传输到中心平台进行分析和管理。
主要目标和解决的问题
1. 解决传统监测覆盖不足:弥补固定国控、省控站点数量有限、空间分辨率低的缺点,捕捉局部区域、小范围的污染变化。
2. 实现精细化溯源:通过高密度布点,更精准地定位污染来源区域(如特定工地、工厂、交通路口、城中村等)。
3. 快速发现与预警:对突发污染事件(如秸秆焚烧、工地扬尘、突发泄漏)或超标排放进行快速识别和早期预警。
4. 支撑科学决策:提供更丰富、更精细的空间和时间数据,服务于环境管理决策、污染治理方案制定、效果评估、城市规划优化等。
5. 提升监管效率:使环境监管部门能够更高效、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执法监管和目标考核。
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
一个完整的网格化空气质量在线监测系统通常包含以下层级:
1. 感知层:
o 监测单元:核心是大量部署在各网格点位的微型/小型空气质量监测站(节点)。根据监测需求(点位功能、预算)和网格大小,部署密度各不相同。
o 监测参数:
§ 核心六参数:通常包括 PM2.5, PM10, SO₂, NO₂, CO, O₃。很多系统重点围绕颗粒物(PM)展开。
§ 扩展参数:可能根据需求增加 VOC(总挥发性有机物)、噪声、气象参数(温度、湿度、风向、风速、气压)、H₂S、NH₃ 等。
o 传感器技术:主要依赖微型化传感器技术(如光散射法测颗粒物,电化学法、光学法测气体),成本远低于国控站的精确分析仪,但需要良好的数据质量控制与校准。部分系统中也会加入小型化精确分析仪(如β射线法、震荡天平法测颗粒物)作为标准站补充。
o 点位类型:
§ 固定点(社区站、重点源监控点):部署在网格交汇点、敏感区域(居民区、学校、医院)、交通路口、工业园区等。
§ 移动车载站:安装在执法车、环卫车上,补充覆盖盲区,用于热点追踪和应急巡逻。
§ 便携式站:用于临时监测或布点评估。
2. 传输层:
o 数据传输:通过4G/5G、NB-IoT、LoRa、光纤(固定点)等无线/有线通信方式,**实时(秒级/分钟级)**将各个监测站点的数据(污染物浓度、设备状态、位置信息)汇聚到云端或中心服务器。
3. 平台层(大脑):
o 数据接收与存储:海量数据的接收、处理、结构化存储(数据库)。
o 数据处理与质控:
§ 数据清洗:去除异常值、明显错误数据。
§ 质量控制(QC):关键环节!包括与标准站点比对、算法校正(线性/非线性补偿)、传感器零点/跨度校准提醒、温湿度补偿等,力求数据可靠性接近标准水平。
§ 空间填补与优化:利用算法(如克里金插值、机器学习模型)对未覆盖区域浓度进行估算,平滑数据。
o 数据分析与应用:
§ GIS可视化:在地图上实时动态展示各点位浓度(点位图标颜色变化)、绘制等值线图/热力图,直观呈现污染空间分布与演变。
§ 数据统计与分析:时间趋势分析(分钟/小时/日/月/年)、污染等级排名、超标统计、同比/环比分析等。
§ 污染溯源与预警模型:结合气象、交通、污染源清单等多源数据,利用大数据分析、人工智能(如神经网络)建立模型,识别关键污染来源,预测污染趋势,发出超标、散源起火、突发污染等预警信息。
§ 智能告警:设定阈值(按AQI或具体浓度),一旦超标自动触发短信/APP/平台弹窗告警,通知责任人员。
§ 污染传输追踪:结合风向风速分析区域间污染传输路径。
4. 应用层(面向用户):
o 指挥调度平台:环保、城管等监管部门进行日常监管、污染事件指挥调度、任务派发、处置跟踪。
o APP/微信公众号:面向执法人员(现场取证反馈)、企业(自查报告)、公众(实时空气质量查询)提供数据和服务。
o 绩效考核系统:对各区域、街道的空气质量状况进行排名、考核。
o 与其它系统对接:如交通管理系统(交通污染贡献分析)、智慧城市平台(综合决策)、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(点源影响评估)。
核心优势
1. 高时空分辨率:提供分钟级数据刷新和百米级空间分布,实现对污染变化的“显微镜式"观察。
2. 成本相对较低(相比全建国控站):大规模部署成为可能,覆盖更广。
3. 快速响应:第一时间发现和定位污染事件。
4. 可视化强:GIS地图直观展现,便于理解和决策。
5. 部署灵活:点位可随污染特征变化或管理需求动态调整优化(尤其在移动站/便携站支持下)。
公众参与:便捷的公众信息发布渠道提升环保透明度和社会监督。
技术参数:
名称 | 环境空气质量在线监测系统(AQMS) |
监测因子 | ① TSP(扬尘传感器):测量范围:0~20000μg/m3:检测原理:激光散射 ② PM10:测量范围:0~2000μg/m3;检测原理:光散射 ③ PM2.5:测量范围:0~500μg/m3;检测原理:光散射 ④ 风速(0-45m/s)、风向(0~360°); ⑤ 温度(-20℃w+80C)、湿度(0~99%RH); ⑥ 大气压(300~1100kPa); ⑦ 噪声(30-120dB) ⑧ CO:0-50ppm,分辨率:0.02ppm ⑨ SO2:0-1000ppb,分辨率:3ppb ⑩ NO2:0-1000ppb,分辨率:3ppb ⑪ O3:0-1000ppb,分辨率:3ppb ⑫ TVOC:0-2000ppb,分辨率:1ppb |
安装方式 | 壁挂式、地面立杆式 |
示值误差 | ≤3%F.S |
供电电压 | AC180-250V 50Hz |
输出信号 | ①RS-485数字输出(ModbusRS485) ②2组继电器开关量输出 |
信号传输方式 | ①RS-485数字传输(ModbusRS485) ②支持HJ212协议,遵循《HJ212-2017污染物在线监控(监测)系统数据传输标准》 ③支持短距离的RTU433无线传输:传输距离0至2公里,视传输功率及现场环境定(选配) ④支特GPRS无线传输:无距离限制,通过移动、联通或者电信信号传输(选配) |
工作温度 | -20℃~+60℃(典型值) |
工作湿度 | 0~85%Rh |
机箱尺寸 | 560mm*520mm*260mm(高*宽*厚) |
外壳材质 | SPCC(可定制不锈钢材质) |
防护等级 | IP65 |
机箱重量 | 15Kg |